1、产生问题的原因
循环水系统的降温是依靠冷却塔的蒸发作用带走热量的。由于水的蒸发,水中的溶解固体物质浓度增加,即浓缩现象。浓缩会改变水的性质,加重水的结垢和腐蚀倾向;在冷却塔中,冷却水与空气充分接触时,水中的CO2 被空气带走。水滴在空气中降落1.5~2s后,水中CO2几乎全部散失,水中钙镁的重碳酸盐全部转化为碳酸盐,当碳酸盐在水体中浓度达到过饱和状态时,其就会析出,即结垢。
另外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,增加了水的腐蚀倾向;水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,还会将空气中的灰尘、微生物、污染气体(如SO2、H2S和氨等)或昆虫等带入水系统,引起水质污染,产生细菌和藻类繁殖。当微生物繁殖时,其微生物的分泌物与冷却水中有机物、无机物聚积而形成黏泥,沉积在系统中时,将造成沉积物下金属腐蚀。
因此,循环水系统运行,在不处理的情况下,必然产生结垢、腐蚀和菌藻繁殖的问题。
2、结垢机理及危害
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,如重碳酸盐、碳酸盐、硫酸盐、氯化物、硅酸盐,其中以溶解的重碳酸盐如Ca(HCO3)2、Mg(HCO3)2最不稳定,受热或CO2溢出,反应向右进行,即分解成碳酸盐。
如水中溶有适量的磷酸盐与钙离子时,也将产生磷酸钙的沉淀:
常见的水垢成份:
碳酸钙(Calcium Carbonate)
硫酸钙(Calcium Sulphate)
磷酸锌及氢氧化锌(Zinc Phosphate OR Zinc Hydroxide)
硅及硅酸镁(Silicon OR Magnesium Silicate)
铁份(Oxide of Iron)
悬浮物(Suspended Solids)
淤泥(Silt)
有机物(Organic Matter)
尘埃等(Dirt)
主要危害:
降低传热效率或传热不均;
设备腐蚀(垢下腐蚀);
增加管线压差及电力消耗;
减低缓蚀剂性能;
增加工厂非计划性停车。
3、腐蚀机理及危害
循环水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,也就是钢材与水中氧气作用而腐蚀;当微生物繁殖时,其微生物的分泌物与冷却水中有机物、无机物聚积而形成黏泥,沉积在系统中时,将造成沉积下金属腐蚀;系统的悬浮物或粘泥在金属表面容易形成斑点腐蚀,随后由于氯离子的影响导致点蚀。另,pH值、温度、流速、大气污染物等也是影响腐蚀的因素。
腐蚀类型:
均匀腐蚀(Uniform or general Corrosion)
点蚀(Pitting)
流电腐蚀(Galvanic Corrosion)
裂缝腐蚀(Crevice Corrosion)
晶粒间隙腐蚀(Intergranular Corrosion)
选择性溶出(Selective Corrosion)
冲击腐蚀(Impingement Attack)
应力腐蚀(Stress Corrosion)
疲劳腐蚀(Corrosion Fatigue)
主要危害:
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;
增加设备维护及生产成本;
设备穿孔造成报废;
增加工厂非计划性停车。
4、微生物问题
微生物危害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是很严重的,有人认为对化学处理来说,微生物控制工作可说是“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”。国外也有文章认为“最大的挑战来自微生物繁殖”。与水垢、电化学腐蚀比起来,其危害更胜一筹。微生物带给系统的危害不外乎污垢和腐蚀。表现出来时,往往和水垢,电化学腐蚀的危害混合在一起。微生物粘泥是以微生物菌体及其粘结在一起的粘性物质(多糖类、蛋白质等)为主体组成。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,由产粘泥细菌引起的故障为最多,其次则是由藻类、霉菌(丝状菌)、球衣细菌(丝状细菌)引起的故障。
主要危害:
形成污垢沉淀,降低冷却水的冷却效果,增加能耗,并影响生产;
大量的粘泥将堵塞换热器(冷却器)中冷却水的通道,从而使冷却水无法工作;少量的粘泥则减少冷却水通道的截面积,从而降低冷却 水的流量和冷却效果,增加泵压;
粘泥集积在冷却塔填料表面或填料间,堵塞冷却水的通过,降低冷却塔的冷却效果;
粘泥覆盖在换热器内的金属表面,阻止缓蚀剂与阻垢剂到达金属表面发挥其缓蚀与阻垢作用,阻止杀生剂杀灭粘泥中和粘泥下的微生物,降低这些药剂的功效,加剧了垢下腐蚀;
粘泥覆盖在金属表面,形成差异腐蚀电池,引起金属设备的腐蚀。